| 柞水县人民政府 - 柞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柞水动态 > 

商洛市柞水县“五多”扩路径 “五提”促优化

来源:人民日报 汪正勇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3-11-15 17:10

商洛市柞水县始终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基础和软实力,突出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导向、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追求,注重在政务环境、政策环境、要素环境、法治环境、政商环境上同向发力、齐抓共管,唱响“首选柞水·竭诚相随”营商品牌,优化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大生态”。

多层面强力保障,提升“新高度”。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契机,注重在组织力量、制度设计、机制创新等层面强化支持供给,力促新征程迈出新步伐。2022年以来,先后召开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会、专班推进会21次,出台营商环境制度办法19个,约谈干部5人。一是突出力量统筹。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组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工作专班和32人服务小队,建立“1+1+N”“指挥部+工作专班+作战队员”组织构架,定期督导、协调问题、明确目标,一体推进全链条审批、全过程监管、全周期服务,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合力攻坚、高效运行的推进体系。二是突出制度设计。充分发挥制度的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作用,先后建立完善柞水县《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优化营商环境奖惩办法》《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区三十条措施》《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积极构建内容协调、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以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用标准提效的工作氛围日益浓厚。三是突出机制创新。注重以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动力,实行营商环境“月调度约谈、季排名点评、年总结考评”工作机制和“专班推进、专职保障、专项施策”推进机制,由专班每月“约谈提醒”促进问题快速整改,每季度横向比对、纵向剖析,让责任单位看到差距、找准方向,每年底全面盘点、总结得失,倒逼时时紧盯目标任务,处处保持奋进姿态。

多渠道找准症结,提升“精确度”。实行营商环境“问题收集、精准交办、限时办结、督查通报、结果反馈、问题销号”全链条管理,破解影响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2022年以来,累计排查营商环境问题28个,整改到位28个。一是起底式摸排。突出“线上+线下”双管齐下,通过设置县委书记营商环境投诉举报邮箱、开通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连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举办营商环境早餐会等多种方式,全面摸排企业反映强烈、群众反映集中、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积极受理各类市场主体在前期手续办理、企业生产经营、便民惠企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畅通企业和群众建言献策、反映诉求的渠道平台。二是清单式管理。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突出动态更新、清单管理,第一时间整理各层面、各渠道反馈的营商环境问题,把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把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结合起来,梳理盘点、客观分析、综合研判,建立任务、责任、时限“三张清单”,把任务落实到单位、把责任压实到岗位、把时限明确到节点,做到项目化、具体化、责任化,确保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三是闭环式落实。坚持问题销号管理,发扬钉钉子精神,集中整合督查办、执行力办、营商办力量,综合运用专项检查、明察暗访、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方式,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紧盯,对标跟进、对表销号,标本兼治、纠树并举,高质量、严标准做细做实做好整改工作,强力推进问题改到位、出实效,力促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多方位纵深推进,提升“加速度”。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催化剂”和“助推器”,持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2022年以来,为企业争取纾困资金3886万元、减税降费1.1亿元,协调办理项目手续22个,招引企业63家、到位资金317亿元、新增市场主体3245家。一是为企业发展聚力。探索推行“5个+”审批模式,积极推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自助服务、代办服务,大力开展办事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四减”行动,常态举办“金融助企纾困”对接活动,严格兑现减税降费、行政奖励、财政奖补等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最灿烂的阳光、最适宜的土壤、最滋润的雨露,在问政于企、问需于企中办好惠企实事、构建亲清关系。二是为项目建设聚力。把项目工地当阵地、把项目现场当考场,推行“六个一”项目工作法和“六包”专班服务制,开展“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拿出“店小二”的主动、“保姆式”的精细,在一线调查研究,在现场解决问题,从项目立项、规划许可、要素保障到工程验收,提供全天候、全流程服务,为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推进聚集合力。三是为招商引资聚力。全面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推进“亩均效益评价”“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加速低效用地“腾笼换鸟”,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融资渠道、科技研发等保障水平,构建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产业体系,形成服务质量优、办事效率高、保障政策活、创业生态好的投资洼地。

多领域全面赋能,提升“关注度”。依托改革的方式、信用的张力、数字的理念,为优化营商环境蓄势赋能,广泛凝聚“人人关注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社会共识。2022年以来,梳理容缺受理事项清单77项,“一窗式”办理行政审批类事项1268件,办事材料减少50%,“一网通办”完成601项,网办率达95.67%,评选诚信企业16家、诚信示范街区2个、诚信之星9个、办理企业“信易贷”8759万元。一是注重改革赋能。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业务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式”审批受理模式,加快“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36个首批“套餐”服务主题,实行联合踏勘、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做到数据多跑路、干部迈开腿、群众少跑腿。二是注重信用赋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深化全省信用建设示范县创建,加大诚信企业和诚信之星评选,定期公布失信企业“黑名单”,扎实开展信易游、信易税、信易贷“银企互动”活动,常态推进“信用+双随机”监管,统筹推进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信用奖惩,加强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擦亮良好营商环境的诚信底色。三是注重数字赋能。以数字智能推动政务服务深层变革、集成创新、迭代升级,持续推进技术革新、信息共享、平台支撑,充分运用“秦务员”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秦政通”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大力推行高频事项网上办,“不见面”网上受理,积极探索完善政务数据全口径统一汇集、共享、应用机制,打通“数字孤岛”、破除“数字壁垒”,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便利化水平。

多形式跟踪评价,提升“满意度”。建立营商环境跟踪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以评促改、以评促干,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2022年以来,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反馈问题12个,对52名股室长进行岗位调整,16名干部因营商环境工作获得职务晋升或评优树模。一是实施正向监督。积极发挥正向监督的激励作用,聘任33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为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适时开展“评星定级”活动,重点核实企业群众是否满意、政策落地是否顺畅、企业是否得到实惠,收集涉企政策落实情况,提供损害营商环境线索,县纪委全方位畅通监督渠道,建立双向交流沟通机制,让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实现“聘进来”到“动起来”的转变。二是实施反向评价。有效发挥反向评价的警示作用,每年开展客商评议股室长活动,将全县重点涉企部门股室长服务质量、工作效能等表现交给企业和客商评判,评定为“不满意股室长”的干部,视情况予以诫勉谈话、离岗学习、组织处理等强制措施,倒逼干部做到服务企业客商“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项目入驻“零障碍”。三是实施考核激励。充分发挥年终考核的导向作用,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突出组织领导、工作宣传、任务落实、工作亮点等四个方面重点,全方位、多维度考核评价部门及干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绩,考核结果与单位评优、干部晋升、提拔使用相结合,激励干部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中大胆创新、主动作为。

 

返回 营商环境 文稿编辑:张玉西
Baidu
map